全本小说网 > 昆羽继圣 > 第 304 章 苏家逸闻

第 304 章 苏家逸闻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昆羽继圣最新章节!

    曹仁安瞪大了眼睛,笑道:“真是无巧不成书啊!”

    忠尧作了个手势,说道:“长恭兄不妨先且言之。”

    曹仁安略作沉吟,徐徐说道:“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然忆及戴安道。彼时,戴安道人在剡(shàn)地,当即夜乘小船就往寻之。经一宿方至,却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徽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徽之与苏东坡皆是超然洒脱,清趣逸绝之人,同样是夜半无眠,逸兴神来,跑去找故友解闷。只不过,一个遂了心愿,另一个到了故人家门口却又兴尽而返,雪夜清兴也。”

    忠尧听得兴起,一拍大腿,说道:“好一个雪夜清兴!”

    曹仁安嘴角泛起一丝笑意,瞥了忠尧一眼:“贤弟,轮到你了。”

    忠尧收敛神色,正色道:“长恭兄且听小弟道来。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字子猷,第七子王献之,字子敬,二人俱病笃,而献之先亡。王徽之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献之素好琴,徽之便径入坐于灵床上,取献之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听了这个故事,曹仁安不禁思绪万千,陷入了沉默。半晌,才嗟叹一声,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既往,生有何欢?你我二人相见恨晚,一生得一知己足矣!”

    忠尧朗声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此生有长恭兄为伴,不虚此行!”

    说罢,二人凝睇相望,忽而同时仰天长笑。

    过了一会儿,忠尧忽然问道:“长恭兄,你说这大宋六贼之一的梁师成真的是苏学士庶出的儿子吗?”

    “这是桩公案。世人皆有传言,甚至连皇帝都信。你不信?”曹仁安反问道。

    “小弟……不太相信。”忠尧犹豫了一下,呵呵笑道。

    曹仁安微微一惊,问道:“哦?梁师成不是一直对苏家很好吗?他挽救了苏轼的诗文,待叔党如亲兄弟,曾谕自家宅库云,苏轼之子苏过使钱一万贯以下,不须覆,无须上报。这样你还不信?”

    忠尧摇了摇头,说道:“还是不信。挽救诗文一事属实,可‘待苏家叔党如亲兄弟’此事有待商榷。新旧党之争,时天下禁诵苏文,其尺牍在人间者皆已毁去,梁师成诉于帝曰:‘先臣何罪?’自是,苏公之文稍出于世。梁师成以一介奄寺,逄迎希宠,假托文人之裔,固自可笑,然因其假借,使一代文雅流传至今,事固有待而兴也,亦大奇矣!”

    曹仁安点了点头,道:“苏学士当年遭逢贬谪,遣散家仆、将侍妾赠与好友之时,的确有两个侍妾怀有身孕,其中一位侍妾送给了一户梁姓人家。这位侍女后来在梁家怀孕,没有足月就生下了梁师成,从时间上推算,梁师成应该是苏轼的庶子。苏家后人虽然没有接纳梁师成,可也并没明确否认这个传闻。”

    忠尧坚持己见,语气坚决:“可小弟仍然不信。”

    曹仁安乐了,瞪大了眼睛问道:“这是为何?”

    “直觉。”忠尧若有所思,说道,“若一定要说个原因,或曰指鹿为马,梁师成自言苏轼庶子,也许与童贯自谓韩琦遗腹子一样,如出一辙吧。苏家后人未明确否认的个中原因,也许因为梁师成权势太大,他们不敢轻易得罪,因为之前梁师成已经让苏元老吃过暗亏了。”

    “喔?有意思,说来听听。”曹仁安绽颜一笑。

    忠尧策马徐行,缓缓说道:“梁师成此人稍知书,不能文,略通诗句而高自标榜,外表愚讷谦卑,看上去老实厚道,不似能说会道之人,实则内藏奸诈,善于察言观色,处事十分老道,故一度深得徽宗宠信,否则也不会官至检校太殿。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因之权势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yù)职等无恶不作,甚至连一代奸相蔡京父子也趋于谄附,故时人称之为‘隐相’。”

    “嗯,梁师成确实权势滔天,最多时身兼一百多个官职呢。”曹仁安沉思了一下,颔首道。

    忠尧条分缕析地说道:“据说,经年累月,这梁师成琢磨出了一些门道,找来几个书法小吏模仿徽宗笔迹伪拟圣旨下传,外廷人不知底细,也不辨真伪,实属胆大包天。这样的人谁敢得罪?

    彼时,苏东坡名望甚高,享有清誉且桃李满天下。某日,梁师成忽发奇想,来到苏轼伯父苏焕的曾孙苏元老家,自言为苏轼外子,因缘欲见之,且求其文。其实,求文是假,他的真实意图无非就是想尝试通过苏家族人求一认同,日后好以苏轼遗腹子身份自居。可惜,苏元老外和内劲,不妄与人交,拒不答从。

    梁师成在苏元老家碰了一鼻子灰,心有不甘。不久,言者遂论苏元老学术不端,颇仿轼、辙,且为元佑邪说,不宜在中朝为官,遂罢太常少卿,改为提点明道宫,去道观领微薄祠禄了。

    何谓祠禄?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也。

    经此一事,苏元老叹曰:‘昔颜子附骥尾而名显,吾今以家世坐累,荣矣。’未几,便卒然过世,年仅四十七岁。所谓‘附骥尾’等言语,表面看是在自谦,实乃暗寓对梁师成‘蝇附骥尾’深衔其恨也。”

    “嗯,分析得很有道理。愚兄也不得不赞同你啊!”曹仁安笑道,“其实,你的直觉是对的,从苏轼的三儿子苏小坡对梁师成的态度亦可见端倪。”

    “长恭兄说的可是苏过?”忠尧问道。

    “对,就是苏过。”曹仁安答道,“他甘居微职,从未向梁师成低头趋附,还曾劝阻其父旧友向‘六贼’献媚。遭遇靖康之难时,苏过笑骂群贼,以身许国,挺挺大节,气节可见一斑。”

    忠尧疑惑地问道:“可小弟却有一事不明,为何《朱子语类》中言苏过、范温,皆出入梁师成之门,以父事之,却未得一官半职?又言梁师成自谓东坡遗腹子,待叔党如亲兄弟。及至师成妻死,范温与苏过以母礼丧之。此为何故?”

    曹仁安鄙夷地说道:“此事查无实据,乃是捕风捉影之言。首先,众所周知,朱子不喜欢苏东坡。究其原因,主要为门见之争。朱熹师从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所以算是程颐的徒孙。而程颐却恰恰是苏东坡的死对头,因此朱熹始终对苏东坡心存敌意,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然而,他在《朱子语类》中巧加罗织的这个故事,恣意诋毁苏过,这就有些居心叵测了。

    按说,若梁师成真是苏东坡外子,那苏过便是他的亲兄长,二者为同一辈分,理应以兄弟相称,可苏过出入梁师成之门,却让亲兄长‘以父事之’,岂不奇哉怪哉?

    其次,梁师成乃一介宦官,太监娶妻,岂不贻笑大方?退一万步说,就算不顾世俗眼光,娶了正室,苏过作为亲兄长,又如何能‘以母礼丧之’?

    再次,苏轼一生坎坷,官场几度沉浮,苏过从小便目睹父亲遭遇,深刻体会到仕宦艰险,世态炎凉,人情淡薄。

    苏过从小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长大后又一直随侍父亲左右,长途跋涉,万里投荒,悉心照料父亲生活起居,素以孝义著称于世。这培养了他淡泊宁静、安于贫贱的的性格,其叔苏辙每每称及苏过孝悌,以训宗族。

    苏过以斜川居士为号,明其志,因受父亲《和陶诗》之影响,十分仰慕陶渊明,崇魏晋之风,诗酒自娱、耕读课子,生活悠游自在,不拘于世俗。与陶渊明相比,畸穷既略相似,而晚景所得略同,所乏者高世之名耳。苏过其人高风亮节,面对草寇勇不畏死,不论在朝为官还是赋闲在家,都一直甘于清贫,又怎么可能无耻地依附梁师成呢?”

    “原来如此,尽信书不如无书!多谢长恭兄赐教!”忠尧拱手道。

    听了曹仁安和忠尧的对话,元竹在心中情不自禁地叹息道:“有时候君子和小人还真是难以分辨啊!早知道人间这么艰险,人家就不下凡了!”

    曹仁安忽然摆了摆手,说道:“嗨,话说回来,这梁师成的名声也实在太臭了!臭不可闻!就算他真是苏东坡外子,换作任何一人,谁敢认他?即便苏东坡在世都不敢相认吧?他还不如苏东坡的那个小书童高俅呢!”

    “高俅高太尉?不是传言他也是个奸臣么?”忠尧问道。

    曹仁安颔首道:“嗯,这高俅虽算不上清官能臣,但也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辈。实际上,他立了不少战功,可谓是草根逆袭之典范。显达之后,其感念苏轼当年的知遇之恩,对苏家一直照顾有加。在众人皆对苏家唯恐避之不及之时,但凡东坡子孙亲友来到京城,高俅都会亲自接待,并且赠送一些金银财物,也算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物。”

    忠尧一怔,旋即问道:“噢,他不算大奸大恶之徒?有意思。那其人究竟如何?”

    曹仁安正色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是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别把话本演义当历史看就行了!高俅其父名唤高敦厚,家中有三个兄弟,高俅排行老二,因此人称高二。”

    “还好他不姓太。”忠尧风趣地说道。

    曹仁安有些意外:“呃,姓太又会如何?”

    忠尧大笑:“姓太,那就叫太二啦!”

    曹仁安一听,也被逗得哈哈大笑。笑罢,打趣道:“那他还不如直接姓二呢!”

    “二货?二白雾?”忠尧故意反问。

    “嗯?那可是你说的,我可没说!”曹仁安立刻将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此时,元竹因饿得发慌,憋了一肚子怨气,听见忠尧和曹仁安这样肆无忌惮地开着玩笑,心中更是生气,鄙夷地寻思道:“哼,你们这样在身后无端妄议他人,也不怕人家坟头冒烟,出来找你们算账么?”

    曹仁安和忠尧当然不知道马背后面还驮着这么一只小狸猫,只是自顾自地闲聊消遣。

    曹仁安有感而发,叹道:“你可别小看这个高俅,他书法造诣可不低。苏东坡于京城任职期间,高俅是他的文书小史,专门负责抄写誊正,干这活儿文学水准不能差的。此外,这高俅还会蹴鞠踢球,会一点拳脚棍棒。”

    “呀,还文武双全,人才啊!”忠尧惊道。

    曹仁安娓娓而谈:“东坡好饮酒,可酒量很差,往往几杯黄汤下肚,就在醉醒之间了。他常常乘酒兴填诗作赋,一顿狂草,这字迹可以潦草到酒醒后连自己都不认识。可高俅却能根据前后文连贯之意,将酒后的这些文稿琢磨誊正,再抄录完整。这个本事,就连东坡本人也是自愧不如啊!”

    第一次听到高俅不同于话本演义的故事,忠尧有些意外:“呵呵,如此说来,还真是有趣、有趣得很呐!”

    曹仁安继续说道:“因此,元佑八年,苏东坡被罢礼部尚书,出知定州前思虑再三,打算好好安置高俅,给他找个好去处,于是提笔写了一封推荐书信给曾布。”

    “曾布?曾布是谁?怎么没听过他的大名啊?”忠尧好奇地问道。

本站推荐:不灭战神百炼成神元尊九天剑主圣墟伏天氏女神的超级赘婿天荒仙庭逆天邪神武炼巅峰

昆羽继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全本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山今锦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今锦之并收藏昆羽继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