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烦心之事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风起龙城、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来、渡劫之王、第九特区、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大明鸿图最新章节!
一封密折以极快的速度从勇卫营中发出,直接递到了京城皇宫的宫门处。
而当那些一天到晚在宫门处闲的百无聊赖的宫门处内侍们,见到跑的快断了气的勇卫营亲兵时,都被那亲兵的样子吓了一跳。几个人知道这八成是有要事,所以谁也没敢耽搁,接过那只密折盒子后,一路小跑的将这本密折送进了乾清宫。
而此刻的乾清宫,气氛压抑而沉闷。徐应元和高时明这两个乾清宫正副总管太监,都低眉顺眼的站在暖阁的角落之中不敢出声。崇祯皇帝则坐在宽大的书案之后,抿着嘴生着闷气。
这两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连出了好几档子事,而且每一件事都让崇祯觉得心烦。。。。。。
第一件,今年北方持续的干旱,尤其是在山西陕西一带,从入春开始几乎就是滴雨未下。两省大部以及周边局地,湖塘干涸,河流断流。当地报灾求赈的折子雪片似的飞向京城。为此,崇祯一连几天召见户部尚书毕自严商量赈灾救济之事。虽然最后连减免带拨银总算将救灾的事情安排了下去。但是就在这几天里,毕自严那个老家伙可是没少给崇祯苦瓜脸看,并且,在话里话外的都是惦记着内账房查抄阉党后得的那些银子。
崇祯当然知道现在西北民生的凄苦,但是他更知道大明官员贪腐的厉害。此刻即使将前些时日得的那些银子都撒出去,山陕的百姓该挨饿还得挨饿,该死人还是要死人。撒出去的那些银钱,最多不过是肥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那群贪官罢了,崇祯可不愿意却做这个冤大头。再者说,此时大明的天灾不过仅仅只是个开始,此后绵延数十年的天灾兵祸不仅会耗尽大明最后一丝元气,而且也会给更多的百姓带来更加悲惨的命运。如果不能趁此时相对平静的时期,用这些有限的钱财打好基础。恐怕自己就是再穿两回也救不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大明。
崇祯知道毕自严算得上一个好官,而且能力也很强。但是正因为心里有这些想法,崇祯咬紧牙关就是不松口。不管毕自严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崇祯要么就是装傻装听不懂,要么就是横着脖子生怼—“没钱。”气的毕自严这个大明户部尚书,回家之后在书房中一边写辞呈,一边大骂大明又出了一个比万历还抠的皇帝。
崇祯好不容易死皮赖脸的把户部的毕自严对付走。毕自严前脚刚出宫门,后脚礼部尚书孟绍虞就在宫门求见。而当崇祯将孟绍虞招进乾清宫两人还没说上两句,那个孟绍虞就掏出一份折本递了上来。
在孟绍虞递上来的那折本中说的竟然也是闹灾的事。不过,孟绍虞倒是没盯着崇祯的钱袋子,而是直接盯上了崇祯皇帝本人!
在那本奏折中,孟绍虞大讲了一通什么天人合一啊,什么人主修德,天时相应啊,看的崇祯五迷三道云里雾里。不过,最终崇祯总算是搞明白孟绍虞的意思,原来这个礼部尚书是希望皇帝能够像历史上的那些明君那样,自苦斋戒祭天求雨。
崇祯看看那道差不多快有一米长的本章,又看了看孟绍虞那张满是渴求的老脸,咬了半天的牙。崇祯真想告诉他,干旱少雨是因为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啊!气候异常跟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求雨?求个屁!自己要有那能耐,在后世也不会只做一个体育老师了,至少气象局得给自己一个公务员编制!
不过,这些话崇祯也就敢在肚子里想想。说实话,崇祯对于自己饿上几天,再趴在地上磕个头,天上就能下雨这事,没有一点信心。他可不想费半天劲,最终连个雨毛都求不下来,那可就既费事受累又丢人现眼了。
最终好说歹说这才将这个一心为皇帝考虑礼部尚书劝走。可是这边刚刚把一脸痛心的孟绍虞糊弄走,那边却传来了一个让人咋舌的消息,不久前崇祯皇帝发下的圣旨竟然被内阁搁置了。并且,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为此还专门联合上了一道折子。也就是因为内阁上的这道折本,让本来就因为天灾和求雨这些事心中烦躁的崇祯,不禁心中火起,抬手就将那只一直都舍不得摔的,龙纹青花茶盏摔在了地上。
这次被内阁搁置的是一道有崇祯亲自拟定的官员升迁的圣旨。在这道旨意中,崇祯原本打算升迁三个人。
第一个,便是那个给崇祯留下不错印象的监察御史郅承都。在崇祯后世的记忆中,郅承都所说的那个郅家的祖先--郅都,不仅是一个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的酷吏,而且还是一名威震边关名将。所以,当郅承都在早朝上说出那句:“为正法不徇私情,为国家不避生死”的话时,崇祯便决定给这个人一次机会,一个像他西汉祖先那样做一个酷吏的机会。
酷吏,在、等正史中都有单独的列传,这是一群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惜破坏被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规矩约束的一群人。纵观历史,酷吏往往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廉洁;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这段时间崇祯一直再琢磨,明末大明的官场上什么人都有,有忠臣,有奸佞,有清官,有脏官,有阖家为国尽忠不避生死的,也有投靠异族为虎作伥的什么人都有,可是再这众多的官员之中唯独缺少几个酷吏。有时候崇祯会想,如果在明末朝堂中有几个像郅都张汤这样的酷吏,那大明会不会还能多延续几年?
不过郅承都这个预备酷吏的位置并不好找,而且崇祯也一直在犹豫是将他放到刑部好还是大理寺好。正巧此时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出缺,崇祯便想将郅承都调任刑部。
一封密折以极快的速度从勇卫营中发出,直接递到了京城皇宫的宫门处。
而当那些一天到晚在宫门处闲的百无聊赖的宫门处内侍们,见到跑的快断了气的勇卫营亲兵时,都被那亲兵的样子吓了一跳。几个人知道这八成是有要事,所以谁也没敢耽搁,接过那只密折盒子后,一路小跑的将这本密折送进了乾清宫。
而此刻的乾清宫,气氛压抑而沉闷。徐应元和高时明这两个乾清宫正副总管太监,都低眉顺眼的站在暖阁的角落之中不敢出声。崇祯皇帝则坐在宽大的书案之后,抿着嘴生着闷气。
这两天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连出了好几档子事,而且每一件事都让崇祯觉得心烦。。。。。。
第一件,今年北方持续的干旱,尤其是在山西陕西一带,从入春开始几乎就是滴雨未下。两省大部以及周边局地,湖塘干涸,河流断流。当地报灾求赈的折子雪片似的飞向京城。为此,崇祯一连几天召见户部尚书毕自严商量赈灾救济之事。虽然最后连减免带拨银总算将救灾的事情安排了下去。但是就在这几天里,毕自严那个老家伙可是没少给崇祯苦瓜脸看,并且,在话里话外的都是惦记着内账房查抄阉党后得的那些银子。
崇祯当然知道现在西北民生的凄苦,但是他更知道大明官员贪腐的厉害。此刻即使将前些时日得的那些银子都撒出去,山陕的百姓该挨饿还得挨饿,该死人还是要死人。撒出去的那些银钱,最多不过是肥了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那群贪官罢了,崇祯可不愿意却做这个冤大头。再者说,此时大明的天灾不过仅仅只是个开始,此后绵延数十年的天灾兵祸不仅会耗尽大明最后一丝元气,而且也会给更多的百姓带来更加悲惨的命运。如果不能趁此时相对平静的时期,用这些有限的钱财打好基础。恐怕自己就是再穿两回也救不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大明。
崇祯知道毕自严算得上一个好官,而且能力也很强。但是正因为心里有这些想法,崇祯咬紧牙关就是不松口。不管毕自严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崇祯要么就是装傻装听不懂,要么就是横着脖子生怼—“没钱。”气的毕自严这个大明户部尚书,回家之后在书房中一边写辞呈,一边大骂大明又出了一个比万历还抠的皇帝。
崇祯好不容易死皮赖脸的把户部的毕自严对付走。毕自严前脚刚出宫门,后脚礼部尚书孟绍虞就在宫门求见。而当崇祯将孟绍虞招进乾清宫两人还没说上两句,那个孟绍虞就掏出一份折本递了上来。
在孟绍虞递上来的那折本中说的竟然也是闹灾的事。不过,孟绍虞倒是没盯着崇祯的钱袋子,而是直接盯上了崇祯皇帝本人!
在那本奏折中,孟绍虞大讲了一通什么天人合一啊,什么人主修德,天时相应啊,看的崇祯五迷三道云里雾里。不过,最终崇祯总算是搞明白孟绍虞的意思,原来这个礼部尚书是希望皇帝能够像历史上的那些明君那样,自苦斋戒祭天求雨。
崇祯看看那道差不多快有一米长的本章,又看了看孟绍虞那张满是渴求的老脸,咬了半天的牙。崇祯真想告诉他,干旱少雨是因为小冰河期,小冰河期啊!气候异常跟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求雨?求个屁!自己要有那能耐,在后世也不会只做一个体育老师了,至少气象局得给自己一个公务员编制!
不过,这些话崇祯也就敢在肚子里想想。说实话,崇祯对于自己饿上几天,再趴在地上磕个头,天上就能下雨这事,没有一点信心。他可不想费半天劲,最终连个雨毛都求不下来,那可就既费事受累又丢人现眼了。
最终好说歹说这才将这个一心为皇帝考虑礼部尚书劝走。可是这边刚刚把一脸痛心的孟绍虞糊弄走,那边却传来了一个让人咋舌的消息,不久前崇祯皇帝发下的圣旨竟然被内阁搁置了。并且,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为此还专门联合上了一道折子。也就是因为内阁上的这道折本,让本来就因为天灾和求雨这些事心中烦躁的崇祯,不禁心中火起,抬手就将那只一直都舍不得摔的,龙纹青花茶盏摔在了地上。
这次被内阁搁置的是一道有崇祯亲自拟定的官员升迁的圣旨。在这道旨意中,崇祯原本打算升迁三个人。
第一个,便是那个给崇祯留下不错印象的监察御史郅承都。在崇祯后世的记忆中,郅承都所说的那个郅家的祖先--郅都,不仅是一个以严刑峻法镇压不法豪强的酷吏,而且还是一名威震边关名将。所以,当郅承都在早朝上说出那句:“为正法不徇私情,为国家不避生死”的话时,崇祯便决定给这个人一次机会,一个像他西汉祖先那样做一个酷吏的机会。
酷吏,在、等正史中都有单独的列传,这是一群为了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惜破坏被社会广泛认同的道德规矩约束的一群人。纵观历史,酷吏往往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廉洁;二是喜用重典不畏豪强,对不服从法律的人,特别是豪门贵族,敢于痛下辣手;三是几乎都没落得个好下场。
这段时间崇祯一直再琢磨,明末大明的官场上什么人都有,有忠臣,有奸佞,有清官,有脏官,有阖家为国尽忠不避生死的,也有投靠异族为虎作伥的什么人都有,可是再这众多的官员之中唯独缺少几个酷吏。有时候崇祯会想,如果在明末朝堂中有几个像郅都张汤这样的酷吏,那大明会不会还能多延续几年?
不过郅承都这个预备酷吏的位置并不好找,而且崇祯也一直在犹豫是将他放到刑部好还是大理寺好。正巧此时刑部浙江清吏司郎中出缺,崇祯便想将郅承都调任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