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白话再生缘 > 第六章 凄惶英俊

第六章 凄惶英俊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全职艺术家牧龙师临渊行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白话再生缘最新章节!

    苏映雪出嫁之时,皇甫少华正仓皇奔走在川南道上。

    皇甫夫人的胞兄伊上卿,在御史院供职。他素知妹夫忠直到了耿介的程度,只有死战阵前,决不会苟且投敌。然而兵部尚书彭如泽言之确凿,五万大军一去不归,又的确无法解释。朝廷正在震怒的当儿,难以申辩,只得下朝之后,密令家人伊会儿快马倍道前往云南,务求赶在朝廷使者之前到达皇甫家,把凶讯传给妹妹,要她伺机避难,切不可一时冲动,玉石同焚。

    伊会儿日夜兼程,数千里路,其中艰辛曲折自不用提,到底比朝廷使者提前三日赶到云南。

    伊氏夫人接到胞兄手书,目瞪口呆。丈夫一去无消息,她日夜担心,却怎么也想不到,等到的是这个结局。皇甫长华随侍在母亲身侧,见母亲样子,知道出了大事,接过书信,一目十行,已知大概。她力持镇定,屏退下人,自己亲向箱中,找出四锭五十两的元宝,交给伊会儿做路费,叫他不可声张,悄悄到城中客栈去投宿,待休息好之后,再徐徐回京,回报伊御史,就说消息我们知道了,情况特殊,就不附回函了。

    伊会儿心领神会,自去安置不提。这边伊夫人缓过神来,立刻教人去演武场找皇甫少华回来商议。皇甫少华闻讯自然也无比震惊,自恨当初为何没有随父出征。伊氏夫人哭道:“此时说这些还有何用?你当初若跟你爹爹去了,如今弄不好也生死不明,剩我们娘儿两个,还有什么指望?如今断不能坐以待毙。你们姐弟都曾习武,趁朝廷使者未来之前,赶紧离开昆明。你们若是逃过此劫,我皇甫家或者还有复兴的机会。”

    皇甫少华如何肯留母亲独当王难,坚持要带母亲一起走。伊氏不肯:“我妇道人家,脚小力弱,就是跑了出去,又有何用?徒然拖累你们。”

    皇甫少华道:“当初父亲出征,留言要孩儿照顾母亲姐姐,孩儿怎可临难苟免,有负父亲重托?如今母亲不走,孩儿也不走。咱们一家人,死也死在一处。”抱住母亲,失声痛哭。

    皇甫长华拭泪上前,道:“我母子三人如果一同出逃,目标太大,定然难以逃脱。如今只有分头行事。依我看来,弟弟须听母亲嘱咐,速速逃离云南,以图后事;我陪母亲等待朝廷使者。”

    皇甫少华不肯:“我怎能让母亲姐姐受死,自己独活?纵然三人不能同行,也当我留下保护母亲,让姐姐逃脱!”

    皇甫长华怒道:“少华,你枉读诗书,岂不知赵武故事?复仇与死难,孰难孰易?”

    皇甫少华瞿然一省。赵武即是民间戏曲中演绎的“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记载在《史记.赵世家》中,大意是战国时,晋国大臣赵朔被奸臣屠岸贾灭门。赵朔之妻是晋成公的姐姐,躲避在宫中,逃得性命,并生下遗腹子赵武。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问赵朔的朋友程婴:“立孤与死孰难?”程婴答:死容易,立孤很难。公孙杵臼就说,那么你做那个难的,我来做这个容易的。两个人商量,找了个孩子,穿上赵武的衣服,抱着逃进深山。屠岸贾的人追来,程婴举报,追兵因此找到公孙杵臼和假婴儿的藏身处,把他们杀死了。程婴则背负骂名,抚养真正的赵氏婴儿。后来赵武长大,文武双全,复兴赵家。程婴见任务完成,遂自杀以报公孙杵臼。赵武为他服丧三年,并且立祠,世代祭祀。皇甫长华提起这个故事,意在提醒皇甫少华,就死容易,复仇难,要他忍辱负重,偷生雪耻。

    皇甫长华见弟弟犹豫,又道:“舅父信中说,彭如泽的探子在萨婆城见到父亲,可见父亲并未阵亡。父亲的性格,只有死战到底,岂能帅军投降?我推测必是粤人用了什么诡计,生擒了父亲。如今彭如泽诬蔑父亲投敌,我皇甫门忠烈传家,这天大的冤屈,若不能洗清,你我纵然死了,九泉之下,也愧对列祖列宗。如能想办法,带兵平复百粤,救出父亲,自然真相大白。你是我皇甫家唯一的男儿,这洗冤救父的重担,你不承当,谁来承当?”

    皇甫少华虽然觉得道理都对,可是他天性淳厚,并不像姐姐那么理性,感情上仍然难以接受抛下母亲姐姐,独自逃生。皇甫长华深知他的性子,叱责道:“少华,你是男子汉大丈夫,当此急难关头,怎的毫无远见?你若不走,我们三口一同就擒,立时便上法场。你若走了,朝廷多半只是把我们母女二人收监,等捉到你之后才一同处斩。你虽独自逃亡,身上却背负三条性命,切不可再犹豫。”

    伊氏夫人也哭道:“少华,你姐姐说得对。你若走了,我皇甫门还有翻身机会。你若非要留下来同死,就是我皇甫家的不孝之子。我也不待朝廷来捕拿,直接就撞死在这里算了。”

    皇甫少华见姐姐言之有理,终于点头同意。伊氏想儿子自幼娇生惯养,何曾知道世路艰难,叫过家中老管家吕忠,把皇甫家遭灭门之罪,要少华逃往他方的话,一一告诉。这吕忠已经服侍皇甫家三代,当年曾随皇甫敬征战沙场,为人忠诚厚道,是经过死生考验过的,如今因为年老,才没有随去百粤。他听了主母诉说,双膝跪倒:“吕忠受皇甫家大恩,如今老爷忠良受冤,有用到老奴的地方,请夫人只管明言。”伊氏命儿子扶起吕忠,道:“为了给皇甫家留一条根,我让少华逃出云南。他是不曾经过世路的,全要靠你老成持重,左右照应。”吕忠一力承当:“夫人不须担心。老仆拼了这条老命,也要保少爷无事。只是不知我们出了云南,应该投奔何方?”

    伊氏沉吟道:“本来投奔少华舅父是最妥当的,但是他现在京都,人多眼杂,只怕走露消息。我皇甫家祖居山东,亲友大都在彼。我们家平时待族中亲友甚厚,不如奔山东的好。”

    皇甫长华连忙道:“不可。正因为皇甫家祖籍山东,朝廷必然下令在山东严密搜索。族中亲友虽多,关系虽好,但那都是富贵时的锦上添花,落难时未必就肯雪中送炭。依我之见,弟弟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取道川蜀向西北。父亲曾经在西北驻军,那里有很多父亲的老部下,将来起兵较易成事。而且这一路多是高山峻岭,弟弟身有武艺,如果被人发现,不妨躲入深山,暂避风头。”

    伊氏母子和吕忠都道好。伊氏不敢浪费时间,当时便和女儿为皇甫少华收拾行装,金银沉重,不敢多带,装了许多珠宝细软,同吕忠立刻启程。家人里面,只说少爷出去打猎了。皇甫长华让母亲烧了舅父传来的书信,两人悄悄安排家事,静静等待抄家的使者。

    皇甫少华同吕忠骑马出了城,到僻静处,换上商旅衣服,按姐姐吩咐,扬鞭向北而去。吕忠仍然是家人模样,改称皇甫少华作少东家。两人五更起,二更宿,不敢向人多的集市处去,只拣荒僻的小道疾行,戚戚好似丧家之犬,忙忙正是漏网之鱼。不两日,便觉□□马瘦,衣上尘积。

    皇甫少华平生锦衣玉食,被家人捧着,父母娇着,如金凤凰一般,何曾受过这般辛苦。一路行来,秋风瑟瑟,秋叶萧萧,寒鸦悲鸣,山溪呜咽,自己天涯亡命,自身难保,不知何日方能如姐姐计划一般,起兵救父,雪冤报仇。这种末路景况,凄惶意绪,极能催人心志。若不是皇甫少华自幼习武,心中又有一股救父平冤的热望撑着,早就承受不住了。

    两人披星戴月,沐雨栉风,不到十日,已经进入四川界内。皇甫少华和吕忠商议,自己也不懂什么商贸之道,只是因为随父亲常在军营,对马有些知识,若被人问起,还可以应答一番。川马素以长途耐力著名,多为商旅所喜。主仆二人虽在云南数年,还都有些山东口音,不妨就扮成北方来的马贩子入川。两人在川滇交界,换了两匹川马,又仿照马贩子的装束,改扮了一番。

    川南大都是崎岖山路,虽然川马耐力极好,行走也甚是艰难。两人行走一月有余,方进入川中平坦地区。这日到了乐山县城,本待入城休息,不料刚到城门,便见有皇甫少华的画像高悬。皇甫少华赶紧低头拉下帽子,掉转马头返回城外。且喜行人稀少,没有人瞧破。吕忠也吓了一跳。两人退到无人处商议,想不到朝廷动作如此之快,一个多月,光是在云南和京城之间,公文往返都嫌紧张,怎么皇甫少华的绘影图形已经在各州县悬挂?想必是钦差从云南直接向附近各府发文通缉。如此一来,大路便不能走了,只好拣小路走,实在不行,便按皇甫长华所说,找个深密的山谷隐居。

    两个人吃了这一惊,益发小心,转下大路,看看天晚,见一处村庄边上,有个斜挑出来的酒旗,是个小酒铺子,料此处僻静乡里,定无公文行到,便下了马。里面有个三十来岁的短小汉子迎了出来。吕忠吩咐他给马喂些草料,再打一壶酒,两大碗米饭,随便弄几碟小菜下饭即可。

    那汉子接了马疆,向里面喊了几声,走出一个二十出头的妇人来,虽然乡野人家,倒颇有三分颜色,绿衫红裙,很是抢眼。那妇人见皇甫少华容貌俊雅过人,死命盯了几眼,引二人落座,自行入内去准备。吕忠四面环顾,见店铺极小,不过放了三四张桌子,柜台后面摆些盐酱之类,想是兼卖杂货,陈设虽然粗陋,整理得甚为整洁。此处远离大路,虽然正当饭时,却只有自己一桌客人,便放下心来。不一会儿,老板娘端出酒饭,小菜是夫妻肺片,回锅肉,以及一大碗红艳艳的油炸辣椒。皇甫少华主仆二人自入川以来,已经习惯了吃辣,这一碗油炸辣椒尤其下饭,大喜过望,连声称谢。

    那汉子喂了马,从后头踅入厨房,见妻子正在整理灶台,招手把她叫出后门,悄声道:“这两个人有些古怪,你看出什么没有?”

    原来这汉子名叫路二,本来祖上留下来些田地,但他游手好闲,又喜欢赌,父母死后几年之间便败得一干二净。他到处游荡了些年,也没赚到什么钱,倒被他勾引上了邻县一个酒店老板的年轻寡妇金三娘。两人怕金三娘夫族追究,也不敢到热闹处落足,悄悄回到路二的老家,搭了几间草房住下。金三娘手中还存着些私房钱,便依旧做老本行,开了这个店维持生计。这里过于偏僻,收入甚少,路二又是浪荡惯了的,店铺大都是金三娘打理,他整日里只是琢磨如何发横财。

    金三娘道:“古怪么倒是有点。那个年轻的,虽然脸儿脏兮兮的,脖子手腕都白白净净,细皮嫩肉,不像是惯跑江湖的,倒像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哥儿。”

    路二道:“你这骚婆娘,就知道盯着那年青齐整的看。那老的身上背着的褡裢,才是宝贝。我这些年在外面,也识得些门道。他从马上拿下来时,身子绷紧,可见重量不轻,里面必定有金银。”

    金三娘一指戳到他额头,啐道:“有金银又怎么样?你还敢杀人谋财不成?这两个人身上都带着刀剑呢。”

    路二道:“难道眼睁睁看着白花花的银子飞了?你整日埋怨我不合前天进货时,到潘家赌坊玩了两手,折了本金,却不知我也是为家里打算,想着若能把那八钱银子翻上几翻,年货都不用愁了,谁知道手气恁差。如今手头一点现钱都没有,若不想些活路,以后日子怎么过?”

    金三娘眼睛一转:“我倒有一个稳赚不赔的主意。”

    路二催道:“快说。若果然成事,我给你打个二两的金簪子。”

    金三娘道:“村西的林嫂昨天进县城卖绣花手绢,她说城门上新贴了画影图形,要捉一个云南的反叛,报信就有二百两银子。据她说,那图形上的男人,看着年轻得很,竟然比刘财主家那个小姐还漂亮。”

    路二道:“那又怎么样?哪里有那么巧的事,天下这么大,叛贼哪里不好去,偏偏就撞到我们这个小庄子里来?”

    金二娘咯咯一笑:“我看那个年轻人,容貌美丽不说,吃东西慢条斯理,喝酒还用袖子遮着,断不是个马贩子出身。就算他不是那叛贼,也必定是大户人家子弟,不定犯了什么事,偷着跑了出来。现在天色已晚,他们肯定是住在这里的了。他们安顿之后,你就偷偷去告官,就说是发现了叛贼,让差役连夜赶来捉人。你想那图形画得能有多精确?又是晚上,差役们怎能分辨真假?必是要带回去审讯。那时候我们趁乱得了他们的行李,岂不是好?所谓官字两张口,纵然他们能折辨清楚,我们也早就远走他乡,消消停停受用了。”

    路二一听,大喜过望,扳过金二娘肩头叭地亲了一口,赞道:“原来我老婆不但漂亮,还有这般计算。”

    “死鬼,猴急什么,小心客人听见。”金二娘一把推开他:“咱们得进去了,省得他们起疑。”

    皇甫少华主仆当晚果然便在这野店留宿。老板娘殷勤服侍,给烧了热水洗脚。奔波一日,皇甫少华头一挨枕头,便沉沉睡去。吕忠是老年人,睡觉本来警醒,兼之白天看到通缉图形,格外小心。半夜里,遥遥听到沉闷的响声,一惊坐起,侧耳倾听,似乎是马蹄声,赶紧推醒皇甫少华。两人本是惊弓之鸟,睡觉都不脱衣服的,登时跳起,拿了行李便向外走。那金三娘守着门口,见他们出来,一把扯住吕忠褡裢,叫道:“客官哪里去?”

    吕忠见她衣冠齐整,已知她夫妻必然暗中算计,一脚踢开。金三娘滚倒院中,捶地大哭。皇甫少华心下不忍,向吕忠道:“和她一个妇道人家计较什么?”

    吕忠听外面声音益发切近,来不及回答,拉着皇甫少华从后门闯出,劈面碰到路二领着几个差役掩到后门,刚刚下马。皇甫少华此时已经明白是路二告密,心中恼怒,当先一脚踢在他胸口。这一脚力道不轻,路二肋骨登时折断数根。他本来要喊“这就是叛贼”,一口气吐不出,噎在喉中,骨碌碌滚进旁边的脏水沟里。可怜这两夫妻,一番计算,到头来不过是一人收获了一脚。

    差役们抽出单刀,呼喝着冲上来。皇甫少华自幼习武,哪里把这几个人看在眼里。他是官家子弟,不愿意杀伤官吏,剑不出鞘,左冲右突,瞬间撞倒几个差役,拉过马来,和吕忠一人一匹,趁前门的差役尚未赶到,夺路而逃。夜里不辨道路,只觉□□坎坷不平,面上树枝纷披,却是进了山林。好在两人骑术精湛,看看奔到天亮,已经把追兵远远甩在身后。

    两人下马,掬了些溪水喝了,让马就地吃些野草。皇甫少华攀到附近一株大树顶上四望,只见远峰拥围,视线之内,并无烟火人家,方知自己身处荒山之中。他下来和吕忠计议,如今既然画影图形已经悬挂四方,乔装商旅周游州县,已不可行。不如索性弃了马,躲进深山中去。

    两人望着山峰密集处进发,一开始还偶尔能碰到猎户,渐渐地人迹杳绝,幸而皇甫少华出逃时,不愿舍离自幼所习武器,包袱中暗藏弓箭。他箭法精绝,猎些松鸡野雉,尽可充饥。皇甫少华当初习箭之时,只道将来可以凭此上阵杀敌,建功立业,何尝想过有一天要靠这门本事吃饭?亡命山野之间,回思朱门绣户,锦衣玉食的岁月,宛如隔世。

    睡觉却艰难得多,树下多蛇虫鼠蚁,只能在山石凹洼干爽处露宿,碰到雨雪的天气,彻夜难眠。随着山势渐高,晚上寒意益发彻骨,两人把包袱里所有的衣服都穿到了身上,依然瑟瑟发抖。皇甫少华年轻力壮,血力充盛,虽然辛苦,还能坚持,吕忠到底年纪大了,打熬不住,日渐憔悴。他不愿意连累少爷,始终不出声。直到一日正走路时,一个踉跄,摔倒在地,昏晕过去,皇甫少华方才惊觉。吕忠醒来,努力站起,却几次摔倒。他知道自己不中用了,要皇甫少华把自己留下,一个人入山。皇甫少华哪里肯听,把吕忠抱到一个山洞里歇息,自己出去,看能否寻个猎户人家,讨些热汤药草。他知道吕忠这病,必是冻累所致,如果能找个人家,好好休息一下,便有生机。

    此时他们所处,已经接近山峰顶端,崖壁参差,景色奇绝,流泉飞瀑间杂其中,白云缭绕宛然脚下。皇甫少华无心欣赏,一气登上山顶,四面环望,见后面是来时道路,前面右面俱和险峰相连,独有左面下临深谷,雾气氤氲,看不清深浅,只有一群短尾猴,攀藤附葛,嬉闹追逐,见人亦不走避。皇甫少华正在绝望,忽见崖下窜上一只猴子,爪子上抓着一个褐色的东西。众猴都来哄抢,登时把那东西四分五裂,各各抓了一块,咀嚼起来。

    皇甫少华心中一动,仔细观瞧,见那褐色的东西倒像是一块干粮。猴子再聪明,也做不出这东西来。难道谷下竟有人家?那猴子既然能上来,我当然也能下去。他急于救治吕忠,不顾危险,掀起袍子系在腰间,拉起崖边最粗的一条青藤,试了试劲道,见尽可承受自己重量,便贴着陡峭的石壁,手握藤条,脚蹬石壁凸出之处,倒退着滑了下去。

    石壁上长满苔藓,滑不受力。皇甫少华越滑越快,眼看下面云雾缭绕,也不知道还有多深,不禁害怕起来,手上用力,想要减缓速度。他下坠之势,何止千钧,那藤条承受不住,啪的一声断裂开来。皇甫少华手上一松,身子后仰,头上脚下,从空坠下。皇甫少华大脑一片空白,只觉耳边风声呼呼,血都涌向头上,涨得生疼。他手臂本能地四处捞摸,却什么也抓不到。隐隐听到似乎有人惊呼了一声,还来不及反应,腰背处突然剧痛,昏了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久,悠悠醒来,只觉全身火辣辣地疼痛,腰背犹甚。他勉力睁开眼睛,见一个方面大耳,粗衣布衫的青年,正躬身在自己身上推拿。皇甫少华暗道“侥幸”,看来那山崖并不如想象中的高,不然自己哪里还有命在?

    那青年见他醒来,甚是欣喜,停了手,扶他半坐起来,问道:“兄台何方人氏?如何从崖上跌下?”虽然带有川音,说的却是官话。

    皇甫少华游目四顾,见自己所处的,正是上面看到的山谷。大概是因为四面高峰挡住了寒风,这里虽然已经深秋,却并不寒冷。对面山峰上湍流倒挂,地上都是三尺来高的长草,间有矮树,结满浆果,明艳耀目。自己就倚靠坐在一株果树下。他情知是面前这人救了自己,不愿意欺骗恩人,又见他虽然穿着粗陋,但是英武非常,吐属文雅,并不像普通山民,忍着疼痛,拱手作礼道:“在下复姓皇甫,双名少华,山东人氏。家父讳敬,本是云贵总督,不料出征百粤被擒,被奸臣诬告投敌,满门获罪。小弟为了鸣冤雪耻,带了一个老家人逃进深山。家人病倒,小弟意图找个人家讨些药草,不料竟然失足跌落悬崖。”

    那人见他不过十五六岁,长得龙眉凤目,唇红齿白,本已经很有好感,听他坦诚自陈是罪臣之后,更是动容,道:“原来是将门之后,失敬,失敬。老大人既然蒙冤,将来必有剖白之日。”

    皇甫少华见他听到自己身份,既不惊讶也不鄙视,暗暗称奇,问道:“兄台定非常人,不知何以在这荒谷之中居住?”

    青年微微一笑,答道:“小弟熊浩,字友鹤,本来家居成都。”

    原来这熊友鹤乃是江陵世家,曾祖父曾经做过先朝一品。后来战乱纷起,朝代更替,祖父及父亲两代,便迁回成都乡下,守着祖产,耕读自娱,不再出仕。熊浩酷爱打抱不平,在乡里时,凡见到孤儿受欺,寡妇受侮等事,莫不仗义出手。他自幼随父读书,不务圣贤之道,却喜方外之书,尤其对唐人剑侠传奇等爱不释手,常道蜀中自古多仙侠,如今岂无异人,暗存寻仙访道之意,只为父母在堂,不便言明。待父母一去世,他便将祖产变卖,一部分留作路费,剩下的分给乡民,一琴一剑,飘然远去。数年来,他踏遍蜀中名山大川,终于在峨嵋山后的无名谷中,访到一位高人,苦求数月,方得其收归门下,学习剑术及吐纳之法。他身为弟子,供养师尊,每个月出山购买粮食用品。这日,他自外负粮食回谷,见一只猴子一路跟从,便扔了一块干粮给它,不料不久,空中竟跌下一个人来。眼见皇甫少华下坠的势子极快,落地必死无疑,他急抢上前,一掌击在皇甫少华腰背之间,把他推得转了方向,斜斜落地。因为这一掌消解了大部分下坠的势头,皇甫少华方存得性命,只是受了些擦撞的外伤。

    皇甫少华听熊浩讲述,肃然起敬,挣扎着跪倒道:“原来熊兄是一位世外高人。今日若非熊兄出手相救,少华必死无疑,请受少华一拜。”

    熊浩赶紧扶起,道:“贤弟有伤,不可多礼。我和师父所居之处,离此不远。不知尊介在何处存身?峰上风寒,不宜久居,如不嫌简陋,可接来此处与贤弟一道休养。”

    皇甫少华感激不尽,把吕忠所在的方位说了。熊浩说了声“贤弟稍候”,到崖边揪住藤蔓,手□□替,攀援而上,竟然比猿猴还迅疾,转眼消失在云雾中。

    皇甫少华倚树上望,见他不久又重新出现,背上伏着一人,想来自然是吕忠了。只见熊浩沿石壁下滑,快如流矢,离地面有三四丈高时,单掌一击石壁,在空中连翻几个跟头,稳稳落地。皇甫少华敬佩不已,暗想熊兄已经如此,他的师父自然更是高明,心中便存了拜师之意。

    熊浩折了根粗树枝给皇甫少华作拐杖,自己背了吕忠,把他们主仆带到自己所住的石洞,果然似个居家模样,石桌石凳,石床石灶,一应俱全。熊浩笑道:“这是小弟住的地方。两位就在这里安置吧。师父住在后面一个小洞中,每日里不是习武便是打坐,却没有这些东西。”他拿出买来的粮食用品,生火煮了一锅燕麦粥。皇甫少华主仆已经很久没有进过米粒,虽然是粗粮,吃起来却分外香甜。

    和山野奔波相比,这谷中生活,无异天堂。几天过去,皇甫少华已经行走如常。吕忠年纪大了,筋力衰弱,恢复得慢些,却也渐渐可以坐起说话。

    熊浩山居寂寞,见皇甫少华性格敦厚,人物文雅,又是武将之后,懂得一些武艺,对他非常喜爱。皇甫少华感念他救命之恩,敬慕他为人豪爽仗义,自己并无兄弟,提出和他结拜。熊浩欣然同意。两人堆土为炉,插草为香,敬告天地,结成异性手足。熊浩年长皇甫少华八岁,自此便称他为弟,皇甫少华称熊浩大哥。

    皇甫少华一恢复体力,便要熊浩带着去拜师。熊浩面露难色,道:“我师父性格孤僻,不喜欢收徒。当初我拜师,足足跪了三个月,最后七天大雪,我膝盖冻破流血,几度昏厥,师父才勉强答应。贤弟身子虚弱,只怕受不得这等辛苦。”

    皇甫少华毅然道:“大哥既然能跪,小弟怎么不可以?家父陷在百粤,姐姐要我提兵救父。可是现在我身为朝廷钦犯,怎可能带兵出征?我想来想去,若能像大哥一般学成一身绝技,便单身前去百粤救父,又有何妨?”

    熊浩这数日来,已经熟知他的家事,慨然道:“你我既然做了兄弟,你的事情便是我的事情。你要去百粤救叔父,大哥自然陪你同行。也罢,我们这就去见师父。他老人家若是不肯收你,至多大哥学了来转教你便是。”

    皇甫少华大喜,问师父姓氏籍贯,可有名号。熊浩一概摇头,道:“师父从来不说他的来历。两年前,我游历峨嵋金顶,一时兴起,从后山下来,一路往深山里走。因为追逐野兔,偶然发现师父所居的山洞。当时师父盘膝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脸上长满了苔藓,身上衣服褶里,还有野鼠做窝。我帮他清理了身上脸上,见他鼻息全无,只道已经死了。我敬佩他盘坐而死,而且死后尸首不腐,必是高人,怕老鼠咬碎他身体,便在洞旁挖了个坑,想把他掩埋起来。我刚把他搬进坑里,他忽然睁开眼睛。大哥平时胆子不小,可是那次也吓得够呛,转头就跑。跑了几步,一想不对,回去一看,师父已经又端坐在石洞里了。我知道遇到了高人,当时就跪下拜师,这一跪就跪了三个月。”

    皇甫少华想象当时情形,只觉诡异神秘之极,暗暗咋舌,大着胆子,和熊浩来到后面小洞,远远见一个人盘坐洞中,赶紧跪倒,咚咚咚连磕七个响头。熊浩上前把皇甫少华的来历和拜师因由说了一遍。皇甫少华跪在地上,听到师父毫无声息,知道是拒绝的意思,又连连叩首,额上出血。

    熊浩见师父没有反应,过来搀扶皇甫少华:“贤弟,你身子尚未全好。咱们暂且回去,改日再来求告。”皇甫少华骨肉离散,流窜山野,身负救父平冤的重任,便如茫茫暗夜中独自摸索,好不容易有此一线微光,哪里肯放过:“师父不收我,我就一直跪在这里。”

    熊浩无奈,只好在旁相陪。皇甫少华暗想师父不知是如何诡异模样,偷眼向上张望,见那师父五十来岁年纪,削瘦身材,穿着一件葛布袍子,虽然陈旧,脸上身上干干净净,并无苔藓老鼠之类,剑眉细目,长相颇为不俗,暗道是了,大哥在此,自然服侍周到,不会像以前一般,倒是让我白白害怕半天。

    他毕竟年幼,又是自幼娇生惯养的,跪了两个时辰,只觉膝盖由疼到麻,最后完全失去知觉,身子摇摇欲坠,才知道大哥能跪三个月,纵然除去吃饭睡觉时间,也决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眼看红日西沉,熊浩到前面去准备晚饭,师父仍然一动不动,也不知道是否睡着了,皇甫少华刚想要挪动一下,松松筋骨,忽见师父睁开眼来,一道寒光一闪而逝。皇甫少华吓得僵住身形,暗想师父果是高人,竟然能知道我心中所想。正在难熬之际,忽听一个低沉的声音道:“你起来吧。”

    皇甫少华楞了半天,方反应过来这是师父在说话,连忙道:“师父不收我,弟子不敢起来。”

    那声音道:“你是官家子弟,能忍到现在,也算难得。我门中修道为主,武艺剑术,不过是细枝末节。我看你原是富贵中人,如今虽有挫折,将来必定还回富贵中去,并非出世修道的材质,为何甘受苦辛,求入我门?”

    皇甫少华连连叩首:“师父明鉴!弟子学艺,的确是为了救父平冤。但弟子决不贪恋富贵。如师父肯收我,我完成心愿之后,一定回来依从师父,终生修道。”

    师父道:“修道第一要诚心正意,岂可勉强行之?你为救父平冤学艺,原无不可。但是你须知道,世上离合兴败,皆是因缘,非人力所能勉强。你纵然学成天下第一的本事,也未必可以救你父亲。”

    皇甫少华听他已有应允之意,大喜过望,道:“弟子愚钝,不谙天命,父母骨肉堕在危难,弟子纵然明知事不可为,也只能奋勇向前,髓脑涂地而后已。望师父成全。”

    师父点头道:“天命本是人心。你有此孝心,事情便有可成之机。只是你既入我门,便要守我门中规矩。纵然他日身居王侯,也须存心忠厚,敬天爱民。否则,我便在千里之外,也会取尔首级。”

    皇甫少华顿首道:“谢谢师父收下。弟子终此身谨遵教训,绝不违背。”

    师父道:“你先莫道谢。我收你,是因为我有一桩夙业未偿,将来或者要借你之力。”

    皇甫少华道:“不知师父有何用到弟子之处?弟子一定勉力去做。”

    师父道:“这个不急,日后你离山的时候,我自会告诉你。你既然要学武,可把旧日所学演来,让我看看你的根基。”

    熊浩捧了食物过来,见皇甫少华已经拜了师父,惊得合不拢嘴,几乎失手把托盘落地。

    自此,皇甫少华便留在山中,与熊浩一起读书习武。他想到将来可能从军,在修习腾挪剑术等武术的同时,也练习骑射兵法。熊浩对这些也颇感兴趣。皇甫少华把自幼背熟的兵书战策等一一复述给他,两人常常便以荒山为战场,草木为兵马,演练杀伐征战,预备着一旦有机会,便领兵平复百粤,搭救皇甫敬。

本站推荐:不灭战神百炼成神元尊九天剑主圣墟伏天氏女神的超级赘婿天荒仙庭逆天邪神武炼巅峰

白话再生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全本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曼倩天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曼倩天涯并收藏白话再生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