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 商道:大汉口茶商 > 第九章 结案X入汉X总办 (下)

第九章 结案X入汉X总办 (下)

推荐阅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商道:大汉口茶商最新章节!

    &nbsp:&nbsp:&nbsp:&nbsp:  再说曾纪泽、朱胜文等一行人,一路上有说有笑,一个问一个答,很快便看见一大圈高大、看不见边的城墙。过了护城河,从循礼门城门洞进到汉口城内。一路过碑亭、雷祖殿、太清宫、药王庙,上了盔头巷,绕过浙宁公所、琴汉书院、伏波宫、三皇殿、徽州会馆,拐上夹街,一路经过福音堂、清真寺,再拐过财神庙,上了黄陂街,一直过了湖嘉会馆、四官殿、马王庙,就是正街,走过了小关帝庙,右拐进熊家巷,便到了汉口海关大楼-“江汉北关”(此时为第一代清代官衙式倒“凹”字型大楼,正式名称为“江汉北关”,尚未装报时巨钟。现存建筑则为1924年始建1927年落成的第三代英式大楼,由英国设计制造的巨钟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1928年1月1日凌晨1点,巨钟敲响了第一声,以英国皇家名曲《威斯敏斯特教堂》报时刻。)旁的轮船招商局码头。

    &nbsp:&nbsp:&nbsp:&nbsp:  这一进汉口,阳光和暖,万里无云,城里找不到一丝雪的踪迹。乡下小子朱胜文犹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看着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马车、驴车、黄包车川流不息。挂着各式各样招牌的柴米面油盐酱醋茶糖、雪茄香烟及烟叶、木材、铜器、铁具、木炭、棉布、皮革、煤油及灯、蜡烛、洋火、金银首饰、笔墨纸砚等各种店铺,门口摆卖着五花八门的清、洋商品,叫价的,还价的,操着天南海北各种方言,每个人都忙碌得不可开交。当然,耳边听得最多的自然是黄陂乡音,当真是“无陂不成镇”。南北兼有的饺子(即北方水饺)、水饺(即馄饨)、牛杂粉、牛肉面、各种馅料的包子、面窝、油条、凉皮、锅盔等各色小吃店(48年后才有“蔡林记”热干面问世,这个时代的武汉人是无福享用的)人满为患,饥饿而来,饱足而去。各种肤色、各种发色、各种服色打扮的洋人出没在街头巷尾,叼着雪茄,戴着高帽,做着生意,买着东西,蹓着狗狗,派着福音书。好一幅安定祥和的浮世绘!

    &nbsp:&nbsp:&nbsp:&nbsp:  “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地是中国名茶的主要产地,汉口正处于这些茶叶产区的中心地带,且拥有两江交汇、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因此‘湖南茶溯湘江、沅江、澧水,陕甘茶循汉水,江西宁州茶及安徽祁门茶溯江而上,四川茶顺江而下,麇集于汉口’。故‘(汉口)街市每年值茶时,甚属盛旺’。百里江滩,十里港口,万帆林立,泊岸离港,穿梭往来。江滩码头,人头攒动,肩挑背扛,通宵达旦,络绎不绝,极显汉口茶港之繁荣、忙碌之景象。据记载,当时两江之上停泊的茶船多达25000多只,可见当时汉口港之壮观。”--《天下茶仓--汉口东方茶港》92这里就是后来有着“东方芝加哥”之称的汉口(清末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在其1908年出版的著作《汉口-中央支_那事情》一书中首次称汉口为“东方之芝加哥”)。

    &nbsp:&nbsp:&nbsp:&nbsp:  曾纪泽拎起随身西式公文包下车与朱胜文惺惺相惜、一番告别之后,拦上一辆黄包车朝英租界拉去。朱胜文看着曾纪泽远去,心中万分惆怅。一方面对这位毫无一丝大清侯爵架子的中年人,生出几分敬佩之心和忘年之交一般的亲切感,对于亦师亦友的曾纪泽的离去当然心中颇多不舍。另一方面,知道曾纪泽即将要去的地方正是这些天一直向往的汉口租界区,沿着那个方向走一定能够找到俄国人的“亚历山大教堂”,就一定能找到米神父,也就一定能找到拉伊莎。朱胜文出神地看着曾纪泽离去的方向,眼中流露出的是那样的哀伤和落寞……

    a看¤正版jf章h节◇1上酷t匠*网

    &nbsp:&nbsp:&nbsp:&nbsp:  车夫曾二魁把车停在路旁,系好马锁好车,喊了朱胜文归队,领着大家往江滩上的码头走去。来到码头入口旁边的一间不大的二进屋子,上面挂着一个“长和川”的小招牌,推门而入,大家也跟着进去。

    &nbsp:&nbsp:&nbsp:&nbsp:  外间横放两张长方桌,每张桌子配一张凳子,桌上都放着些笔墨纸砚及文书、单据等物,两个盘辫的办事员在各自桌上极快地打着算盘,并不时在纸上写写记记。里间一张大班桌竖放,桌前两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正坐在椅子上谈论着事情。其中一位年纪稍大,身高还好,眉眼清秀,面色微黑,身穿棉布大祅,头戴瓜皮帽的长辫男子,看到大伙过来,站起身,冲车夫笑道:“二魁,来得挺早的嘛!茶船还没到呢。小伙子们先在沙发上休息下,船到了卸完了茶你们就可以上船走了。”他一边说一边指着旁边靠墙地方放着的,几张连在一起的水蓝色半旧天鹅绒提花布艺sofa(即沙发,舶来品,19世纪中叶引入大清),示意大伙坐。

    &nbsp:&nbsp:&nbsp:&nbsp:  二魁先同另一位和曾清平打扮差不多的面色稍白的年青人打了个招呼,然后对曾清平说道:“远哥好!……平哥,一共六个人,交给你了,我的任务完成了。车还锁路边呢,我先回了。”然后对小伙们说道:“你们几个一路上要听平哥的话,他会带你们到羊楼峒的。”说完拿出一张人员接收单据请曾清平签字,签好后转身带好门离去。

    &nbsp:&nbsp:&nbsp:&nbsp:  “清远,你去看看船到了没,顺便去找下‘头佬’洪二春,把码头工人安排好,行里茶船一到马上卸货搬进仓库。搬完后安排库管盘点下红、青砖茶总库存,写在纸上交给我。俄商安德烈和瓦西里要的两批红、青砖茶后天走火轮到敖德萨港,所以今天务必要包装、贴标、装好箱,拿茶引到广永诚报关行报好关,再去江汉北关报好税。今年朝廷又加了一成税,这生意只怕又要被俄国人抢去不少了。唉~完了别忘了去行里把细节报告给二少爷,让二少爷去找安、瓦二商来验货、收茶款,茶款收了才能发货。我走之后,这里的一切大小事务要靠你自己安排妥帖了,拿不定主意之事多请示二少爷。”那位面色稍白的年青人应了一声,微笑着看了几眼坐在沙发上的小伙子们,冲他们点了点头,起身走出屋子。

    &nbsp:&nbsp:&nbsp:&nbsp:  曾清平看着弟弟走出去,转头坐到沙发前的椅子上,微笑着扫视沙发上的六位小伙子。小伙们被扫得不好意思,面面相觑。曾清平笑道:“别紧张你们。我长年在汉口、蒲圻,过年才在湾里呆几天,所以你们都不认得我了是吧?”小伙们你看我我看你,三三两两的点头。

    &nbsp:&nbsp:&nbsp:&nbsp:  “你们都在‘宗圣祠’里上过几年私塾的吧?”小伙们又三三两两的点头。

    &nbsp:&nbsp:&nbsp:&nbsp:  正说着,脸色忧虑的曾清远带着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青筋突起,面相不善,身着秋装的青年男人进来,看着他对曾清平说:“你和平哥说吧。”

    &nbsp:&nbsp:&nbsp:&nbsp:  曾清平抬起头,看着那人,和悦地说道:“二春,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刚让清远去找你安排人手呢,已经准备好了?”

    &nbsp:&nbsp:&nbsp:&nbsp:  “平爷,瞧您说的,哪能叫远爷喊我呢,有事随便安排个下人叫一下,我立马就来啊。您们哥俩和曾老爷父子仨可是我们码头工人的衣食父母,哪能让您们这么费心?”洪二春作揖拱手笑道。

    &nbsp:&nbsp:&nbsp:&nbsp:  “呵呵。我看你今天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有事就快说吧!”

    &nbsp:&nbsp:&nbsp:&nbsp:  “嗯~好的。是这样,往年码头卸货、搬运费是百斤计银一钱,曾老爷面子大,给贵行八折,只收银八分。今年朝廷税费又加高了许多,物价上涨厉害。卸货、搬运费也是水涨船高,已经到了百斤计银一钱二,因此给贵行按往年他行价银一钱算。我们也张嘴吃饭,哪里愿意得罪老主顾去?这不实在没辄,腆着黑脸家家解释赔不是,还请二位爷多多包涵。平爷,祝您今年办事龙马精神,一帆风顺,步步高升!长和川茶行财源广进,日入斗金!”说完一脸歉意朝曾清平九十度鞠躬。

    &nbsp:&nbsp:&nbsp:&nbsp:  曾清平拦起洪二春,拍拍他肩膀微笑道:“如是家家商行如此涨,那就罢了,就按今年百斤计银一钱吧。你们吃码头饭的也确实辛苦,一大帮子人起早贪黑,肩扛背驮,顶风冒雪,日晒雨淋的。大家互相理解吧。不过,你们得保证今年之内,这价不能再动了。另外,你得找你们把头出一份正式通告给我们,上报到了行里,才能按新约付装卸费给你们,是吧?”

    &nbsp:&nbsp:&nbsp:&nbsp:  “好的,好的,今天一准拿过来。人也都安排好了,你们茶船一到,立马卸下来搬进仓库,放心好了,包在我身上。谢谢二位爷,谢谢二位爷!”洪二春欢天喜地地几番作揖拱手而去。曾清远也出了门。

    &nbsp:&nbsp:&nbsp:&nbsp:  曾清平给小伙伴们倒了茶水喝,就到外间和办事员安排事情去了。

    &nbsp:&nbsp:&nbsp:&nbsp:  平时十分淘气的大家伙今天进到城里,看着都在忙碌的人们,心里竟然十分紧张和拘束,个个埋着头,默不出声地喝着水。

    &nbsp:&nbsp:&nbsp:&nbsp:  约莫两刻钟的样子,曾清远进来说道:“哥,船到了,已经在开始卸货了,要不要过去看看茶砖的质量?”曾清平答应了一声,喊了外间的两个办事员跟着曾清远一起出去了。几个半大小伙子也好奇地跟在曾清平后面,向坡下的码头走去。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本站推荐:

商道:大汉口茶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全本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月之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之炜并收藏商道:大汉口茶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