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推荐阅读: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银狐、续南明、在西汉的悠闲生活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xs.net,最快更新组织豪杰去抗日最新章节!
我下过乡的村里,当老乡们拉起两件事时是眉飞色舞,一个是打鬼子,一个是谈起女人。
“哎哟!那个时候呀,听说小鬼子到了南镇,范筑先领着队伍就上了房,大刀队手里拿着大刀,直接就从房梁上就下来了,砍得小鬼子个不吃菜。”
那时候,我还是个不到18岁的毛头小伙子,跟着队上的广寺大叔去收粮食。所谓的收粮食,就是为队上的小电磨揽生意,价钱和送上门一样钱,其实就是为小电磨多找一些活路。
广寺大叔那时候四十多岁,一路上拉着打鬼子的故事,一路上收着粮食,往北走了四十多里地,就到了南镇。我那时候看到的南镇,真就是一块小高地,从这里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在大平原上,是难得可贵的。
南镇的大闺女,小媳妇凑了过来,纷纷打听着收粮食多少钱一斤,几天能推完磨送回来。(真可惜呀,忘了那时候的加工费到底是多少钱一斤了。)有的人直接就把粮食送过来了,广寺大叔就忙着过秤,我就忙着贴纸条,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小麦或者玉米,多少斤多少斤。
那时候的农民,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送去推磨的粮食,能不能给送回来,是不是把他们的粮食骗走了。
这样,我们去的时候是空着车,回来的时候是装着满满登登的一大车粮食,广寺大叔呢,一边走着,一边和我拉着打鬼子的故事。
“那时候的桑家法和刘马啊,就是二鬼子,我们钢枪队就在村边上趴着,只要见了二鬼子,就‘叭’地一声,给他一枪……”
我们下乡的地方叫冯官屯,桑家法在我们东边三里地,刘马村呢,在我们南边三里地,几乎就是村挨着村,鸡狗之声天天都能听到。
“钢枪队是干什么的呀?”我问。
“钢枪队就是钢枪队,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呀?”广寺大叔只顾自己讲得高兴,根本就不管别人听得进去听不进去,见我打断了他的兴致,不禁有些生气,气呼呼地抽了小驴两鞭子,白楞了我两下,独自晃着膀子,走到前边去了。
以后,我才知道,钢枪队就是根据地里的联防队员。
我待过的学校叫农机学校,那时候我在那里当老师,刚二十出头,学校里有一个校长,叫张立本,已经快六十了,大高个,十分魁梧,长得黑乎乎的,说白了,比老农民还要黑,按照当地的话来说,那是渍刹了,改不过来了。
他这个校长当得挺有意思,工作上的事情,什么事也不管(工作上的事情有副校长管着),成天牵着个大细狗,这里蹿,那里跑,就是热心打兔子。有时候,我找他请假回家,先说了阵子快过节了,家里有点儿事情。
这时候,他皱着眉头,用心地听着我讲话,实在等不及了,就说:“小韩啊,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吧!”
我只得说:“我想请假回家待几天?”
“就这个事啊,我同意了,”他忽然听明白了我话里的意思,然后客气地说,“谁还不回家啊,我这里没事儿。你再给副校长说一声,他没有别的事,你就回家吧!如果家里有事儿,就多待几天。”
他带着细狗撵兔子,有时候赶到好机会,常常能逮到四五只,他就把这些兔子拿出来,分给同事和朋友品尝。有时候,兔子腥臊味太重了,他就说:“要说这个死人味呀,老半天去不了怎么办?那就到茅子里,憋住一口气,然后到鲜大粪前,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后憋住,待憋得差不多了,再吐出来,死人味儿就再也没有了。”
听他话里的意思,就和一个老行伍似的。
以后我查了查县里的历史,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个老校长,是抗日时期党内派到汉奸二鬼子里头的一个内线,在战争时期,曾冒着暴露一家的人危险,带领着武工队除掉了一个重要的汉奸,为抗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县里的徐县长,老些人是这样议价的:“这个徐疤瘌,可不是个东西啦!有人刚把两瓶酒送到了他家里,人家刚出了门,他就把酒瓶子一下子给扔出来啦!哎呀,真是的,你就是想扔的话,也得等到人家走远了啊,怎么没等到人家出门就扔了呢?什么人啊……这是。”
对这样的人,我也是有些不能理解。以后见了徐县长,偷偷地打量了他一下,脸上是有些疤瘌,不过不是太严重,穿着很朴素,和一般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什么两样,慈眉善目的,甚至还有几分可亲!
这就是徐家河口的徐氏一家人的老七,七兄弟全部参加了革命,其中有三个血洒抗日战场,家里曾是一个大地主。
我们单位上旁边还有一个扫街的老头儿,七十多岁了,还风里来雨里去的,把大街上扫得干干净净,别人都叫他“严团副”。他见了人十分亲热,总要和你拉上几句。
我心里常常纳闷,“严团副”是什么意思,怎么七十多了还扫街呢,这个严团副是共产党的团副吧,还是国民党的团副呢?
以后才知道,这个严团副是当过二鬼子的团副,由于血债少,才没有在镇反中被镇压。
我教过的农机学生,有很多是大白村的,谈起他们的村子,他们总是自豪地说,我们大白村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刘司令怎么样,怎么样?
他们说的大白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茌平的重要根据地,而刘司令呢,指的就是刘致远司令。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在一定的时候,人们留下的真实的故事。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在我们茌平县不管过去多少年了,有形无形的,总是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影子。
我不是个有钱的主儿,为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架桥铺路,求得一个青史小碑上的一个小名字,自认为有一身的技术,也不能为第二故乡开办工厂,为家乡聊尽微薄之力,我穷得只有一个破电脑,也就只有码码字,为家乡留下一部想着看看,其实也不一定有多少人看的小说吧!
写茌平县的抗日,当然离不开聊城,因为茌平的抗日是和聊城地区的抗日联在一起的。
这事得到了县党史办,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他们并把这个事情汇报给了有关部门,并给提供的资料足足有半尺高。我钻在这些资料堆里,看着看着,就和我所经历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了,哪里是真,哪里是假,有时候真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当然,史料不是小说,史料里有几万字,却一点儿也不能用,有时候一句话,却能写上足足几万字。小说是一个梦幻工厂,尽管一个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做成一件值得青史留名的事情,但是小说得要求主人公一定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实现自己所没有实现的梦想!
自从有了穿越和战争幻想,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没有了现实的土壤,它也就失去了得以存在的根!
在此,我再次感谢17k的领导和各位编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这没有这部书。特别是地下沉睡的那些先烈们,他们如果有知,一定也会和我一样的心情的,他们的热血没有白洒,他们拳拳报国之心没有被人忘记,一定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的。
我再次感谢那些热心的读者们,他们在关心着这部书,希望这部书能在社会上掀起更大的浪花。正是抗日战争激发起了我们愚昧、落后的中华民族,正是在这次战争中让我们重新团结起来,激发起更大的民族力量,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争取一个自由、解放、繁荣、幸福,充满了创造力的新国家。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我下过乡的村里,当老乡们拉起两件事时是眉飞色舞,一个是打鬼子,一个是谈起女人。
“哎哟!那个时候呀,听说小鬼子到了南镇,范筑先领着队伍就上了房,大刀队手里拿着大刀,直接就从房梁上就下来了,砍得小鬼子个不吃菜。”
那时候,我还是个不到18岁的毛头小伙子,跟着队上的广寺大叔去收粮食。所谓的收粮食,就是为队上的小电磨揽生意,价钱和送上门一样钱,其实就是为小电磨多找一些活路。
广寺大叔那时候四十多岁,一路上拉着打鬼子的故事,一路上收着粮食,往北走了四十多里地,就到了南镇。我那时候看到的南镇,真就是一块小高地,从这里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在大平原上,是难得可贵的。
南镇的大闺女,小媳妇凑了过来,纷纷打听着收粮食多少钱一斤,几天能推完磨送回来。(真可惜呀,忘了那时候的加工费到底是多少钱一斤了。)有的人直接就把粮食送过来了,广寺大叔就忙着过秤,我就忙着贴纸条,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小麦或者玉米,多少斤多少斤。
那时候的农民,根本就没有想到,他们送去推磨的粮食,能不能给送回来,是不是把他们的粮食骗走了。
这样,我们去的时候是空着车,回来的时候是装着满满登登的一大车粮食,广寺大叔呢,一边走着,一边和我拉着打鬼子的故事。
“那时候的桑家法和刘马啊,就是二鬼子,我们钢枪队就在村边上趴着,只要见了二鬼子,就‘叭’地一声,给他一枪……”
我们下乡的地方叫冯官屯,桑家法在我们东边三里地,刘马村呢,在我们南边三里地,几乎就是村挨着村,鸡狗之声天天都能听到。
“钢枪队是干什么的呀?”我问。
“钢枪队就是钢枪队,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呀?”广寺大叔只顾自己讲得高兴,根本就不管别人听得进去听不进去,见我打断了他的兴致,不禁有些生气,气呼呼地抽了小驴两鞭子,白楞了我两下,独自晃着膀子,走到前边去了。
以后,我才知道,钢枪队就是根据地里的联防队员。
我待过的学校叫农机学校,那时候我在那里当老师,刚二十出头,学校里有一个校长,叫张立本,已经快六十了,大高个,十分魁梧,长得黑乎乎的,说白了,比老农民还要黑,按照当地的话来说,那是渍刹了,改不过来了。
他这个校长当得挺有意思,工作上的事情,什么事也不管(工作上的事情有副校长管着),成天牵着个大细狗,这里蹿,那里跑,就是热心打兔子。有时候,我找他请假回家,先说了阵子快过节了,家里有点儿事情。
这时候,他皱着眉头,用心地听着我讲话,实在等不及了,就说:“小韩啊,有什么事,你就直接说吧!”
我只得说:“我想请假回家待几天?”
“就这个事啊,我同意了,”他忽然听明白了我话里的意思,然后客气地说,“谁还不回家啊,我这里没事儿。你再给副校长说一声,他没有别的事,你就回家吧!如果家里有事儿,就多待几天。”
他带着细狗撵兔子,有时候赶到好机会,常常能逮到四五只,他就把这些兔子拿出来,分给同事和朋友品尝。有时候,兔子腥臊味太重了,他就说:“要说这个死人味呀,老半天去不了怎么办?那就到茅子里,憋住一口气,然后到鲜大粪前,深深地吸上一口,然后憋住,待憋得差不多了,再吐出来,死人味儿就再也没有了。”
听他话里的意思,就和一个老行伍似的。
以后我查了查县里的历史,吓了一大跳,原来这个老校长,是抗日时期党内派到汉奸二鬼子里头的一个内线,在战争时期,曾冒着暴露一家的人危险,带领着武工队除掉了一个重要的汉奸,为抗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县里的徐县长,老些人是这样议价的:“这个徐疤瘌,可不是个东西啦!有人刚把两瓶酒送到了他家里,人家刚出了门,他就把酒瓶子一下子给扔出来啦!哎呀,真是的,你就是想扔的话,也得等到人家走远了啊,怎么没等到人家出门就扔了呢?什么人啊……这是。”
对这样的人,我也是有些不能理解。以后见了徐县长,偷偷地打量了他一下,脸上是有些疤瘌,不过不是太严重,穿着很朴素,和一般的工作人员并没有什么两样,慈眉善目的,甚至还有几分可亲!
这就是徐家河口的徐氏一家人的老七,七兄弟全部参加了革命,其中有三个血洒抗日战场,家里曾是一个大地主。
我们单位上旁边还有一个扫街的老头儿,七十多岁了,还风里来雨里去的,把大街上扫得干干净净,别人都叫他“严团副”。他见了人十分亲热,总要和你拉上几句。
我心里常常纳闷,“严团副”是什么意思,怎么七十多了还扫街呢,这个严团副是共产党的团副吧,还是国民党的团副呢?
以后才知道,这个严团副是当过二鬼子的团副,由于血债少,才没有在镇反中被镇压。
我教过的农机学生,有很多是大白村的,谈起他们的村子,他们总是自豪地说,我们大白村怎么样,怎么样?我们刘司令怎么样,怎么样?
他们说的大白村,在抗日战争时期,是茌平的重要根据地,而刘司令呢,指的就是刘致远司令。
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在一定的时候,人们留下的真实的故事。抗日战争这段历史,在我们茌平县不管过去多少年了,有形无形的,总是留下了一些难以忘却的影子。
我不是个有钱的主儿,为难以割舍的第二故乡架桥铺路,求得一个青史小碑上的一个小名字,自认为有一身的技术,也不能为第二故乡开办工厂,为家乡聊尽微薄之力,我穷得只有一个破电脑,也就只有码码字,为家乡留下一部想着看看,其实也不一定有多少人看的小说吧!
写茌平县的抗日,当然离不开聊城,因为茌平的抗日是和聊城地区的抗日联在一起的。
这事得到了县党史办,文化馆的大力支持,他们并把这个事情汇报给了有关部门,并给提供的资料足足有半尺高。我钻在这些资料堆里,看着看着,就和我所经历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了,哪里是真,哪里是假,有时候真假自己也分辨不清了。
当然,史料不是小说,史料里有几万字,却一点儿也不能用,有时候一句话,却能写上足足几万字。小说是一个梦幻工厂,尽管一个人一辈子碌碌无为,没有做成一件值得青史留名的事情,但是小说得要求主人公一定要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实现自己所没有实现的梦想!
自从有了穿越和战争幻想,这一切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没有了现实的土壤,它也就失去了得以存在的根!
在此,我再次感谢17k的领导和各位编辑们,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这没有这部书。特别是地下沉睡的那些先烈们,他们如果有知,一定也会和我一样的心情的,他们的热血没有白洒,他们拳拳报国之心没有被人忘记,一定会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的故事的。
我再次感谢那些热心的读者们,他们在关心着这部书,希望这部书能在社会上掀起更大的浪花。正是抗日战争激发起了我们愚昧、落后的中华民族,正是在这次战争中让我们重新团结起来,激发起更大的民族力量,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争取一个自由、解放、繁荣、幸福,充满了创造力的新国家。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